查看原文
其他

佳节话俗:中秋祭月

中秋祭月,为我国古老习俗之一。《礼记·祭义》云:“日出于东,月出于西,阴阳长短,终始相巡,以至天下之和。”

早在周朝,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、夏至祭地、秋分祭月、冬至祭天的习俗。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、地坛、月坛、天坛,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。

秦时,各地均建有日月祠,山东有日主祠、月主祠。秦始皇祭日于成山,祭月于莱山。汉武帝时,则“夕夕月则揖”,行朝日夕月之礼。北魏、隋唐直至明清历代沿用秋分祭月礼仪。现在还能看到的北京月坛,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。

《明嘉靖祭祀》记载:“秋分祀夜明于夕月坛”。又曰:“夕月坛每三岁一祭。祭以丑、辰、未、戌年行事。朝日则遣文臣,夕月则遣武臣。”即每三年一大祭,遇丑、辰、未、戌年皇帝亲自在月坛祭月。其他年份则派文臣代祭日,遣武臣代祭月。

祭月始于宫廷计上层贵族,民间祭月兴于唐宋。宋代开始,秋祭月习俗开始成为乞求月神赐福的活动,倾城人家子女,不以贫富,能自行至十二三,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在中庭拜月,祭祀之目的“男则愿早步蟾官,高攀仙桂。女则愿貌似嫦娥,颜如皓月。”宋以前,魏晋之时已有文人于祭月中获得欢娱,唐代文人便有了咏月的名篇佳句,宋代文人则感物伤怀,常以阴晴圆缺,喻人情事态。

到了明清,中秋祭月已成相对固定之祭祀仪式。《帝京景物略》记:“八月十五祭月,其祭果饼必圆;分瓜必牙错瓣刻之,如莲花。纸肆市月光纸,绘满月像,趺坐莲花者,月光遍照菩萨也。华下月轮桂殿,有兔杵而人立,捣药臼中。纸小者三寸,大者丈,致工者金碧缤纷。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,向月而拜,则焚月光纸,撤所供,散之家人必遍。月饼月果,戚属馈相报,饼有径二尺者。女归宁,是日必返其夫家,曰团圆节也。”

民国之时,祭月活动仍有延续,只是战乱饥荒动荡人生存之根本,唯一些达官贵人、文人雅士尚行此风,民间已难以为继,逐渐消失,到了最后是只知吃月饼而不知祭月。

近些年,随着中秋节被列为法定假期,传统习俗回归,祭月之仪渐兴,每年皆能见到莘莘学子着汉服祭月,享其中滋味,传统文化气息甚是浓郁。

民间祭月,没有严格的仪规,强调“祭神如神在”,仪程大同小异,大凡如下:

【祭月时间】

祭祀月神一般在中秋月出时开始祭祀,祭后分胙(祭祀完毕分享祭神之肉),饮宴、赏月。中秋祭月的关键是向月神示敬,天气因素不是关键。“祭如在、祭神如神在”。中秋无月甚至下雨,都可以祭月。凡是月光能照射之处,都可以举行,如遇阴天,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摆放祭桌。

【祭月禁忌】

明清逐渐有“男不拜月,女不祭灶”的习俗,故主祭一般是家中女性长者或家庭主妇。男子可以担任赞礼、执事协助祭月。

【祭月仪程】

传统的祭月,一般是以家族为单位。参加祭月的人中选一名主祭(统领工作),一名赞礼(相当于主持人),若干执事(主祭的助手),其他人均为从祭。

具体人员:主祭1人、赞礼1人、执事2~4人、从祭若干

器物:①祭桌一张;②草席若干条,上可加软垫,行拜礼之用;③香炉一盏,香若干;④盘碟碗盏等祭品盛器若干;⑤红烛一对,照明、烘托气氛及点香用。⑥适量白酒,酒爵或酒杯三只;⑦祭品可备足份的月饼、鲜花、糕点、切成莲花状西瓜等;⑧祝文、月光纸(绘有月神和月宫的纸),祭月祝文精短优美为宜,四言、五言、七言诗等形式均可,用毛笔誊于宣纸上。

服饰:近年汉服大兴,为祭服者众。祭月前,需沐浴更衣,以示对月神的诚敬。

【具体流程】

①陈设:月出后,向月亮的方位安放好祭桌,摆好祭品,点燃红烛,铺设好席子。

②就位:参祭者正坐于祭者席上。执事、赞礼就位。

③祭月:赞礼唱:“祭月”。主祭出位,到奠席前,跪于席上。

④上香、祭酒:赞礼唱:“三上香”。执事递上三支香,主祭在蜡烛上点燃,向月神鞠躬,再将香上于香炉中。如此三次。赞礼唱:“三祭酒”。执事斟满酒爵,递给主祭,主祭将酒洒在席前的地上,再将酒爵放到祭桌上。如此三次。

⑤读祝:这是祭月仪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,执事递上赞美月亮的祝文,主祭借月光与烛光,向月亮展开高声诵读。

⑥焚祝文及月光纸:主祭将祝文和月光纸放到席前小盆中,焚烧。

⑦拜月:赞礼唱:“拜月”。“拜~兴~拜~兴~平身”。主祭及参祭者一起向月神行“再拜”之礼(即拜两次)

⑧从献:赞礼唱:“从献”。主祭离开奠席,参祭者按照长幼之序依次到奠席前,跪,上香(拿三支或一支),默默祈祷心中所愿,然后向月神行拜礼一次。直至所有女性参祭者拜完。

⑨礼成:赞礼唱:“礼成”。至此,中秋祭月仪式完成。

⑩餕:由主祭持切刀,将月饼按人口数均匀分切,每人一份。西瓜每人一瓣,水果自取。

至此,祭月仪程结束,撤掉祭桌后,在月下布设中秋家宴,大家一起享受月华之精,赏月、宴饮。

对于底蕴甚深的道教来说,月神又被尊称为太阴星君,其圣号全称为月府结磷皇君妙果素月天尊,其宫阙为垣下素曜天宫。农历八月十五日为太阴圣诞,是日月升时,道教宫观设坛祭月。

傣族亦盛行中秋之夜“拜月”风俗,按傣族传说,月亮乃天皇第三子岩尖所变,岩尖曾率领部族打败来敌,死后变成月亮,于黑暗中给人民带来光明。故,祭月有固定所指。

诸如此类,感,数千年祭月,有神有月还有诗,晓风转和,早成诗会。

苏轼云: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

白居易云:“西北望乡何处是,东南见月几回圆。”

辛弃疾云:“忆对中秋丹桂丛。花在杯中。月在杯中。”

王建云:“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落谁家。”

刘禹锡叹曰:“绝景良时难再并,他年此日应惆怅。”

高适云:“云山行处合,风雨兴中秋。”

范成大掐指一算道:“细数十年事,十处过中秋。”

晏殊遥望:“十轮霜影转庭梧,此夕羁人独向隅。”

……

陈道/供稿

推荐阅读

妇女节、女神节OR女儿节,你会选择哪一款?

高考季: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国子监探秘

不论是否陪着父亲看世界杯,吃粽子品古诗总是要有的

古人家居生活人道常识就这么几条

投稿邮箱:2259548970@qq.com,或从公众订阅号JSWDG8➟京都闻道阁稿方法,直接发送至本平台;来稿一般在2000字以内。另,根据微信公众号管理方的邀请,本公众号近日获得一个赞赏的名额,暂以“JSWDG”微信号开通赞赏功能,作为本公众号文章稿酬统一来源,并从即日起试对获得赞赏的文稿计发稿酬。欢迎朋友们不吝赞赏、赐稿。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